台灣公民與醫師協會

:::

107/10/01生命美學講座 --柯文哲市長

  • 2018-10-01
{{Alt_title}}

上週五生命美學講座第二場,我們邀請柯文哲市長分享那些年,他在急重症醫學專家之心路歷程,
張園笙女士與我們談陪伴母親善終的那些時光以及和平醫院劉建良主任聊聊多年來的失智照護診療經驗。

柯市長說: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了人類壽命,但利用醫療設備而延續的生命,還有活著的價值嗎?
在這麼多年過去,治療過程的欣喜、挫折,都忘記了。唯一還有記憶的,卻是與病人兩人午夜聊天,
最後這一段日子,因兩人的互信互諒,我們做到了生死兩相安,再無遺憾。他走的很平靜,
從此我知道醫生在診斷、開刀、藥物治療以外,還有一些可做的事,讓「科技」回歸到「人性」,成為病人們生命花園的園丁。

張老師說,在身體病痛的過程裡,她看見友情與親情帶給彼此的撫慰,我們不知道無常與明天會是哪個先來,
但因為家人在身邊,讓我們更珍惜每一個相處的時光。「一期一會」,是張老師對於最後陪伴著母親終老的體悟,
如果每次的相逢都無法知道這會不會是此生的最後一次,那麼每一次地分別就讓我們用滿滿的愛,說再見!

劉主任說,其他重大疾病的病人,到末期仍有自由意志可以談末期準備,但失智病人到末期已經退化到無法思考、表達了,
如何在疾病早期就談安寧末期議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與長輩在早期先了解他們的想法、意願,
讓病人在發病前擁有自主醫療權,幫助更多長輩獲得善終。

居家醫療不只是回應高齡社會的醫療與照顧需求而已,事實上,居家醫療對長者和末期病人來說,是更人性化、
「以病人為中心」的理想醫療模式。「死亡是有價值的,而居家安寧就是賦予生命價值」,
在死亡前和家人親友好好地「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讓彼此在人生裡的遺憾被圓滿!
 

生命美學系列演講之二「生命與陪伴」台灣公民與醫師協會鄭永豐理事長與講座柯文哲市長、張園笙老師、
劉建良主任、邱顯洵副校長,及聽眾們合照留影!最好的生命陪伴!

柯文哲市長演講,精彩絕倫,滔滔不絕,20分鐘演講over time20分鐘才下課,現場聽眾爆滿!
他把30多年從醫至走向市長的心路歷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扮演著「生命花園」的園丁角色刻劃得淋漓盡致,
從他台大醫學系畢業當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是看山是山,到外科加護病房主任17年、急重症外傷部部主任、台大葉克膜ECMO”葉醫師傳奇"
、Hospitalist System 及全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系統,焦點在看儀器資料、報告作判斷為主,
看盡人生生死是看山不是山時期,直到後期50多歲了,到台北市市長的3年多與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伙伴努力在安寧照顧與社區居家醫療的推動與服務上,
又是見山又是山的時候,最後是眾𥚃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我們能给病人的是什麼?
春夏秋冬,四季有時序,怎麼樣在不同的季節𥚃讓花朵開得更美是園丁職責,生老病死,如何讓病人活得更好更快樂,也是生命花園園丁-醫師的責任!
最後是醫療看病人生活的需要,花草可以渡化園丁,病人可是渡化醫者!

第二位是病人家屬張園笙老師,用不同的角度,傳達人命的認知,當人生老病死的歷程,你認為人生生命𥚃是什麼事,什麼人,什麼時候最深刻最重要?
你與致親愛的家人那個時候最親密,大概是出生時與終結時最深刻難忘,她敍述了送她媽媽臨終時的生命認知,醫師對她媽媽的安寧照顧,

第三位是居家照護者聯醫失智中心劉建良主任,論述從人生活的本質思考生活照護重於醫療照護,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尊重病人自主決定。
最後臺北市社會局許立民局長,在討論中分享了加護病房拔除鼻胃管的經驗,有50%康復機會的才拔,病人自主也不是絕對有時也會是上天決定。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