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3/09.2018當代人權醫俠鬥士,金庸行動版再世,北醫大學弟陳志瑜。
當代醫俠陳志瑜 榮獲台灣十大傑出青年
現職:瑞士諾華藥廠(全球第二大藥廠)日本區總監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國際衛生學程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員
∙日本國立長崎大學醫齒藥學綜合研究所研究員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醫學院世界衛生組織中心臨床醫學博士候選人
主要經歷:
∙台大醫院(總院)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醫學院世界衛生組織中心臨床醫學博士研究員
∙日本國立長崎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研究醫師
∙日本川崎幸病院訪問醫師
∙國立韓國科學技術院訪問學者
∙歐洲台灣醫事聯盟(EFTHA)執行長(德國註冊)
∙亞洲健康識能學會(AHLA)副秘書長(瑞士註冊)
∙台灣健康識能與傳播學會理事
∙頂尖大學聯盟優秀人才博士班公費留學獎學金
∙日本交流協會赴日研究獎學金得主
∙2018年台灣十大傑出青年
甫當選「2018年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的陳志瑜,稱其為青年俊彥分毫不差。展開其履歷,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太多名稱可以描述他:醫生、學霸、人權志士、社會關懷家、傑出青年……而他卻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持續奉獻、為別人付出的人。
充滿活力、語速快、尊重他人、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是陳志瑜給人的第一印象。現年36歲的他,人生達到了太多不可能:3歲開始學鋼琴、12歲考取鋼琴老師的資格、博士班第二年就取得大學助理教授資格;他也是第一個獲得4個國家獎學金到4個國家唸書的台灣人、第一個站到英國國會上演講的台灣人、全球第二大跨國藥廠諾華藥廠日本區最年輕也是全球眼科部門唯一的黃種人醫學總監;在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醫學院就學期間,就獲得德國、瑞士、英國、澳洲、日本、美國等6個國家、12個工作的邀請,這些工作包括學術單位、跨國藥廠、大學教授、醫藥研發或管理等。
豐富的社團生活》大學時就展翅飛翔
這樣亮眼的履歷,緣於陳志瑜「為他人付出」的初心。
大三時,醫學系教授在課堂上講到醫療不平等、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城鄉平均壽命差距極大等問題,開啟了陳志瑜以所學服務社會的想法。他開始主動參與醫療服務隊,每逢暑假就到偏鄉服務。這樣的付出在他就學期間不曾間斷,到了大五便開始到偏鄉義診。
學生時期,陳志瑜還毛遂自薦到北部某FM廣播電台當主持人,因為他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健康識能不足,導致疾病較晚被發現,或者沒有規律地接受治療。因此,他希望透過廣播,讓偏鄉的人從廣播中獲取健康知識,讓更多人得以身心健康。原本在半夜冷門時段的節目做了一陣子,因為節目受到聽眾歡迎,後來被安排到下班時的尖峰時段。聽眾的反饋,更讓他清楚地體會到,只要努力實踐,雖然看起來很微小,但持之以恆依然能帶來巨大改變。身為醫生,除了診斷疾病外,也需要知道如何治療疾病。做一個社會問題發現者,還得努力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解決者才行。
然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一起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將能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陳志瑜認為,唯有透過認識更多的人,才能把這樣的理念廣為傳播。於是,當多數同學埋首課業時,他則同時間參與了鋼琴、合唱、系學會、社會醫療、桃竹苗學生會、國際醫學生會等多個學生社團,並身兼重要幹部。
彷彿一隻不知倦怠的小蜜蜂,陳志瑜每天晨起鍛鍊後,就是7點的社團會議,利用一小時的會議,精準、有效率地規劃一週的行事曆,之後開始上課,課後則是執行社團活動的時間。當時的他,讀書、社團兼顧,人緣很好,在校園內從校門口走至學生宿舍,一路都有人跟他打招呼。
教授看到他參與那麼多社團,說他想做的事情太多、畢業後做的夢太大,擔憂他會「玩歲愒日」(貪圖安逸,虛度光陰)。然而,陳志瑜以未來的成就與發展證實自己沒有虛擲光陰、荒廢學業。
一切就在他的規劃下進行著。大七實習時,申請上陽明大學碩士班,醫學系畢業後旋即展開研究所的求學生涯。在陽明大學就學期間,碩一時即申請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碩士班的獎學金,留美期間也獲得日本長崎大學的碩士研究獎學金。在修完一學年的碩士課程之後,隨即前往美國與日本,踏上海外留學之路。
不一樣的醫學路》取得四個獎學金出國留學
陳志瑜於2009年取得獎學金在美國UCLA大學專攻罕見疾病、醫療政策;於2010年取得日本長崎大學獎學金,攻讀老人醫學、醫療政策;之後又取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醫學院的獎學金,於2014年前往英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心就讀臨床醫學博士,學習大數據資料庫、糖尿病、失智症、心理疾病、老人醫學等;2015年又受邀至韓國最高科技學府KAIST擔任訪問學者,進行跨國醫療政策比較研究。
對於這一連串人生經歷的積累,很多人質疑他:「怎麼不像大部分醫生一樣,醫學系一畢業就去當醫師?怎麼還在世界到處跑去學習新東西?」然而,這些選擇都與他的價值觀分不開:「只要還沒有找到好答案能解決台灣的問題或更多人健康的問題,我就得繼續前往適合的國家找答案,並思考出真正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
在留學美國與日本之後,回到台大醫院總院擔任住院醫師時,他選擇了「職業醫學科」這個比較少被大家聽到的新科別,關注弱勢勞工的職災、糾紛、健檢、醫療、補償等問題,除了醫療上的協助,也提供勞工權利、工傷、法院鑑定等事務的處理。此外,陳志瑜經常受邀到各大跨國企業演講,希望讓更多人平時就知道自我健康照護,不用到生病後才治療。
直到他進入跨國藥廠擔任總監,這樣的信念都沒有改變。過去,在業界習慣以業績掛帥,但陳志瑜開始傾注「助人」的核心價值,「只要心裡想著要幫別人時,給病人最好的,該賺的錢一樣分毫不少。甚至還可以獲得醫師與病人的尊重。」他所到之處,都持續貫徹著自己的理念。
推展大愛》英國國會上的人權志士
在台大醫院任職期間,陳志瑜與其團隊成員,利用大數據資料庫發現,台灣境外器官移植數量異常增加,存在中共強摘器官牟利的事件。他加入「國際反強摘器官醫生組織」(DAFOH)以及「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TAICOT),積極推動反對器官販賣。陳志瑜發自內心地說:「器官移植是大愛,不是買賣。在我們醫師誓詞裡,醫生是為救命,絕對不能犧牲一個窮人或良心犯的生命去成全另一個有錢人的生命。」
2014年,陳志瑜至竹科員工診所擔任專任主治醫師以及擔任多家高科技公司顧問醫師的同時,也取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中心的獎學金,幾經考量以及諮詢多位醫界有名望的前輩後,最終決定放棄高薪前往英國就讀臨床醫學博士,並展開他與國際衛生組織的接觸與對話。
抵達英國的第十天,他以DAFOH英國代表的身分受邀在英國國會上,針對中共系統化、大規模強摘良心犯器官,進行非法器官移植一事進行聽證。當時的陳志瑜年僅32歲,面對多位議員、媒體以及各國高階政府官員、人權律師演講,毫不畏懼。他知道,受難者無法為自己的生命權發聲,只有他在當下能在英國國會殿堂上,為受難者及其家屬發聲。如果自己膽怯了,將使更多良心犯的生命被剝奪、產生更多破碎的家庭,唯有讓違法器官移植的事情更廣泛的被國際社會認知,曝光器官黑市的黑幕,才能停止這樣慘無人道的迫害。
會議上,陳志瑜提出1999年後許多國家人民前往中國接受器官移植的大數據分析,明顯呈現暴增的器官移植數量,在英國國會上丟下一顆震撼彈。原以為境外器官販賣只是個案的英國議員,驚覺事態嚴重:原來中共強摘器官並非單一案例,而是系統化的、全國性、從上到下的對法輪功人士、維吾爾族、西藏人、良心犯的人權迫害。
會後,陳志瑜接受BBC等主流媒體採訪,也收到許多英國頂尖大學的演講邀請,並且拜會英國首相。總部在美國的DAFOH,也因此於2016年與2017年兩度被英國國會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陳志瑜在歐洲一步步踏出為人權發聲的步履,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家人的擔憂,諸多利用國家機器進行人權迫害的畫面讓家人驚恐,也因此形成他的壓力。為了讓家人了解自己在為甚麼而努力並能讓家人勇敢的支持他,當他再度受邀在英國國會上演講時,他特意帶著妻子前往。當妻子了解到竟有無數法輪功學員與少數民族人士因為中共的迫害妻離子散、家庭破碎,且成為手術台上的器官供品時,她轉而理解並支持陳志瑜的義舉。
隨著反強摘器官的推動,陳志瑜多次受邀英國國會、歐盟議會演講,並進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進行報告。2015年,台灣立法禁止器官仲介買賣,成為全球少數立法規範器官移植的國家。由於他數度在英國國會演講,並且提出台灣經驗分享給英國國會,也讓國際間驚訝於台灣醫療技術的高超以及對醫學倫理的堅持。用醫療關懷人權,成為一柄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利劍。
從醫學桂冠到人權關懷》榮獲2018年十大傑出青年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一直被排除在WHO之外。作為此後第一位能進入WHO體系的研究員,陳志瑜無疑是推動台灣加入WHO的合適人選。前駐歐盟衛生代表、現任監察委員張武修教授於是鼓勵他積極參與推動相關使台灣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活動。
在WHO中心時,陳志瑜心心念念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健康。然而,礙於政治因素,台灣卻始終無法進入WHA。而與多國衛生部官員接觸後,陳志瑜發現台灣有很多寶貴的醫療發展經驗,諸如比歐美更低的出生嬰兒死亡率、瘧疾銷聲匿跡、菸害防治、全民健保等,這些都是台灣在沒有WHO協助下發展的成果。台灣難得的經驗,值得用來協助開發中或第三世界國家。
「台灣高CP質的醫療技術與重視人權,是值得他國信任與借鏡的。」由於實際在WHO內部的觀察,陳志瑜開始建議政府,一改過去「台灣需要WHO協助的悲情牌」,轉而打出「世界需要台灣,台灣可以幫助WHO」的口號。之後政府接受了陳志瑜的建議,推動加入WHO的訴求於是改弦更張。
在英國不管是糖尿病或是失智老人的跨國大數據研究,陳志瑜在醫學領域十多年來的耕耘,獲得十分耀眼的成果;加上WHO研究員、歐洲台灣醫事聯盟執行長等諸多身分,種種在醫學領域上的桂冠,使得他在2018年被推選參加「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醫學類甄選。然而,他卻堅持要參與「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的甄選。
陳志瑜誠懇說道:「醫學類關注的是我個人的醫學成就,但我已經有太多鎂光燈聚焦在我的事業以及學業上。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關注人權議題、城鄉醫療差距的醫療不平等、良心犯被活摘器官,以及兩千三百萬人被WHO忽視等問題。」最終,他在人權類獲選十大傑出青年。
過去被醫學院教授認為「興趣太多」的陳志瑜,如今成為台北醫學大學的校友楷模,每每受邀回母校演講。而教授提到他時,總不忘告訴學生:「過去我雖然講這個學長『玩歲愒日』,但是如果你們能跟這位學長學習,他總是說到做到,很有計畫、對自己要求清楚、不會放棄。那我就會支持你們!」
現代醫俠》透過「給予者」成為「獲取者」
一路走來,陳志瑜不斷實踐自己的理想。隨著踏出的步履烙印下人生旅程的一道道足跡,他的認知也從原本的「認為自己渺小,對社會沒甚麼影響力」,轉為「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更要學會怎麼解決問題」。
「社會問題一直在,發現問題後要解決問題,而且要告訴更多人一起解決。所以我希望從研究者變成提倡者,甚至成為執行者。」
陳志瑜儼然就像是個傳道者:「透過解決問題,成為一個giver(給予者),而當每一個人都成為giver時,每個人也將在需要的時候成為別人的taker(獲取者)」。
這就是陳志瑜的邏輯:「只要大家願意付出,就不用擔心要如何獲取,整個社會自然而然就會進入一個互助的風氣,當自己需要他人協助時,也能安心面對各種困境。」成為一個以幫助他人與社會而活的人,陳志瑜異常忙碌,卻也非常快樂。
金庸武俠小說中提到:「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做為一名醫生,持醫療之劍仗義人間,稱陳志瑜為「現代醫俠」應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