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民與醫師協會

:::

109/04/12 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專家研討會

  • 2020-04-14
{{Alt_title}}

醫界的兩個問題:
一、今年總額數據偏低,明年計算公式是否去除今年失準數據。不列來年計算?若行,可以先公告避免相關單位會同立委向行政部門施壓。
二、組COVID-19快篩國家隊,還可作外交戰。
4/12台大召開防疫會議,我問這個問題,篩檢的準確度與敏感度?
核酸分子檢測不能稱快篩,官員記者會不要誤導。免疫快篩出不來,用分子檢測也叫快篩,這不對,核酸快篩要前處理,抽RNA,再用isothermo  PCR 要40分鐘,共需一小時以上。不能魚目混珠,貽笑國際。
目前用RT-PCR就是核酸分子檢測,但用傳統方法要3小時,敏感性在200 copies ,工研院做的跟瑞基生技是一樣的。目前RT-PCR問題在檢體抽不到RNA造成假陰性,或檢體汚染造成假陽性。
免疫快篩要看抗體或抗原好不好才能知道準確性,而且要與PCR做比較。
目前中研院跟國衛院都無法提出準確性或敏感性,行政院灑了很多經費,怕又是一場空,消耗預算。
業界很多高手,做幾十年的快篩經驗,組國家隊去打外交戰。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國內近日每天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維持個位數,下一步挑戰是社區無症狀感染者,並應持續「超前部署」。學者認為,台灣每天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在個案研究和調查,應拉高視野、更長遠部署,將目標轉移到規畫快篩試劑、疫苗研發到真正量產的時程,而非坐等廠商來申請的被動心態。

立法院厚生會日前舉辦第9次防疫專家會議,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指出,面對新病毒,除了每天疫調,更重要是快篩試劑研發與盡速量產,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目前國內快篩研發,只見國衛院、中研院每隔幾周就各自發表成果,「一直開記者會說有成果,但何時才能真正運用?」建議由科技部統籌,告知民眾正在做哪些防疫策略,並設立「科研組」,至少一個月給一個進度報告。
金傳春直言,指揮中心如今每天開記者會,指揮官每天花許多時間解釋個案疫情調查結果,雖然防疫上做得到位,但非常浪費精力與時間,應把精神放在防疫上,尤其疫苗和快篩試劑的研發與量產,才是真正超前部署。

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也指出,目前國外快篩有10幾種,幾乎都是大陸製造,台灣此時國際聲望佳,應趁機輸出醫藥產品,政府要扶助而非被動。研發之外,量產更重要,FDA「你們去生產,我坐在這裡等著審」,坐等廠商申請的心態非常不應該,要像經濟部跳下去催生口罩國家隊的模式,快篩及疫苗也要扶植。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建議,衛福部應積極經營台灣品牌,主動接洽可能量產的廠商生產快篩試劑、盡速審查上市。這次經濟部生產口罩,就是主動整合、邀集材料、機械等工廠,才能全速生產;防疫中更重要的疫苗和快篩,更需要政府出面整合。